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(guān)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(guān)于雍正雪花銀價格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(guān)介紹雍正雪花銀價格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雍正的極簡審美,至今被推崇為典范。
恬淡超然,精致風雅,他對瓷器的要求極高,所以他給督陶官的朱筆御批里,最常見就是:
“此時燒的活計粗糙,花紋亦甚俗。嗣后爾等務(wù)必精細成造。”雍正最喜歡的瓷,是純色釉。
“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瓷器,是中國的集大成者。品質(zhì)之精,造型之多,彩釉之富,都登峰造極?!?/p>
康熙燒造了比元青花更豐富多變的“青花五彩”,有人說,望之如同藍寶石一般澄澈。
雍正則在顏色釉上把極簡玩到了極致。
月白、水墨、抹銀、雪花蘭、秋葵綠、梅子青,艷麗非常,五彩斑斕。
雍正在生活品質(zhì)和文玩藝術(shù)的追求上的完美精致,在清代歷屆皇帝中首屈一指。尤其對于文玩,容不得一點瑕疵。他對文玩的改造均提出了十分特色的鮮明觀點,并將其付諸行動,變成令其自己無可挑剔的一件美品。
有一次呈進靈璧石磐,他不滿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此磐聲音甚好,但‘太古之音’四字刻法不好,或者改做八分書,或去平。爾等酌量做。再絳子甚長,做短些。架子不好,另換架子?!?、“年羹堯進的點翠盆景,五盆內(nèi)有一盆好的,其余俗氣些?!背枷滤偷幕蚴且涣鲗m廷工匠做的作品,他一般都要提出修改意見,其愛好程度之深,修改意見之多令人昨舌。
七品芝麻官就是七品知縣,知縣大家都知道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一縣之長。古代是縣級政府的一把手,掌管縣里的一切行政事務(wù),也就是縣衙門里面的縣官。
七品知縣算是古代官職品級最低的一個國家公務(wù)員,那么這樣一個地位并不高的縣令,他的年薪是多少呢?
古代隨著朝代的不同,官府對于知縣的俸祿發(fā)放也是不一樣的,那么今天就以清朝七品縣令為例,我們來看一下當時他們一年拿多少薪水。當然了在清代的工資并不叫薪水,那會叫俸祿。
清朝給官員發(fā)放的俸祿包括俸銀和祿米兩種,按照官職的等級劃分為八級,清朝的俸祿不是每月發(fā)放的,而是分為兩季發(fā)放,也就是說春天一次,秋天一次。清朝官員的基本俸祿算起來算是比較低的,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俸銀也就45兩。說實話按照當時的生活水平養(yǎng)活一家人都很困難,更何況那時候每個縣衙里還要自己花錢請一個師爺。這不就是更虧大了嗎?
其實不然,清朝除了按季發(fā)放俸祿以外,還格外頒發(fā)一種“養(yǎng)廉銀”給官員們。什么叫“養(yǎng)廉銀”呢?顧名思義,清政府為了避免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發(fā)生,就把從地方財政收繳上來的苛捐雜稅,說白了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發(fā)放給這些官員。清政府是這樣考慮的,拿錢養(yǎng)活你們這幫地方官員,有錢了你們就會好好的過日子,為朝廷效命。也就不會再去貪污受賄啦!
養(yǎng)廉銀比俸銀要多得多,一般是俸銀的幾十倍到幾百倍不等。按照地方的財政收入多少而定。養(yǎng)廉銀也是清朝特有的官員俸祿制度,這個制度創(chuàng)建與清世宗雍正元年(1723年),目的就是為了借高薪制度,來鼓勵官員為官清廉,杜絕貪污腐敗發(fā)生。所以這種為了鼓勵官員特別發(fā)放的俸銀就叫做“養(yǎng)廉銀”。
上面這張圖是清朝八個官員等級的俸祿和養(yǎng)廉銀發(fā)放列表。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,七品知縣的俸銀是45兩,祿米是45斛,養(yǎng)廉銀是1200兩。這樣我們來計算一下,祿米不算的話,只算俸銀和養(yǎng)廉銀我們來看一下是多少,俸銀45兩加上養(yǎng)廉銀1200兩,合計就是1245兩。折合成現(xiàn)在人民幣的話,清朝一兩銀子等于現(xiàn)在的300元左右人民幣。這樣1245兩銀子就是373500元人民幣。這就是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收入。
當然了這個數(shù)目對于一個清正廉潔的縣官來說是足夠用啦,可是對于那些大手大腳,胡作非為的貪官污吏來說根本就不夠花的!所以歷史上的貪官層出不窮,也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啦!
古代專制社會,由于沒有形成自下而上的選舉制度,所以權(quán)力沒有監(jiān)督,只要官員能夠買通上級,那么貪污腐敗的情況就會層出不窮。如此一來,即便是縣令也可能會有大量的收入,下面咱們就來談?wù)劰糯h的收入。
先說一下,“知縣”的稱呼開始于宋朝,稱為“知[主持]某縣事”,意為中央選派到該縣的代理官員,明、清兩代知縣才成為了正式官員。
宋朝官員工資普遍偏高,知縣每月的正俸為20貫錢、5石米。宋朝時,一石米價值600文錢,也就是0.6貫。折算下來,宋朝官員每月正俸為23貫錢。除了正俸之外,宋朝官員還有各種補貼和獎勵,比如各季節(jié)做衣服的布匹,以及柴米油鹽和喂馬的草料等等,有人做過計算,這些額外的收入是正俸的兩倍。
以此計算,一個知縣每月的收入在69貫錢左右,一年的收入為828貫錢。
828貫錢是一個什么概念呢?
以糧食計算
宋朝糧食0.6貫一石,宋朝一石約等于今天的120斤。這樣算下來,一貫錢可以買200斤糧食。剛看了一下某寶的大米價格,普遍在5元左右。以此計算,宋朝一貫錢的購買力相當于今天的1000元,828貫相當于如今的828000元。
以工資標準計算
正式的官俸當然不多。
唐宋明時期各有不同,有全額發(fā)放糧食,一半糧食一半銅錢,或者補貼官田,允許官員出租給佃戶收取租金。
以清代為例,正七品知縣只有45兩白銀和45斛糧食年資,分為春秋兩季發(fā)放。
這么點錢財當然難以維持溫飽,更不要說一家人的正常開支與人情交往,聘請師爺仆人。
因此雍正時期搞養(yǎng)廉銀制度,以轄屬當?shù)厍闆r列支養(yǎng)廉銀,知縣每年400至1800兩。
知縣這個稱呼,是從宋朝開始,稱“知(主持)某縣事”,簡稱“知縣”,官秩一般為七品。唐以前,知縣稱作“縣長或縣令”,萬戶以下為縣長,萬戶以上為縣令。關(guān)于知縣的俸祿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標準。
秦漢時期:縣令約秩千石或六百石,一石約60斤,縣令的俸祿約6萬斤或3.6萬斤谷子,一斤谷子按2.5元計算,縣令的年薪折合人民幣約15萬元或9萬元(不包括節(jié)假日賞賜)。不過,秦漢時期發(fā)放俸祿,如果俸祿較高,實際發(fā)放通常會低于名義上的數(shù)目。比如二千石,只有中(滿足)二千石,才會發(fā)放二千石俸祿。其余的真二千石、二千石、比二千石,實際發(fā)放的俸祿均低于二千石。
魏晉時期:以西晉為例,按官品各地分別授予職田和谷帛,授田標準為:一品50頃(每頃100畝),二品45頃,以下每品遞減5頃,七品縣官為20頃。20頃大概相當于今天幾百畝地,歲入應(yīng)該不少。
隋唐時期:以唐朝為例,官員俸祿分為祿分土地、實物和貨幣,其中祿分土地分為職分田和永業(yè)田兩種,前者卸任后必須上交朝廷,后者相當于朝廷賜予的田,可由后代繼承。
永業(yè)田:七品縣官250畝:職分田:七品縣官為50畝。僅靠這兩份收入,唐朝的官員便可確保衣食無憂。然而 ,唐朝縣官還有80石俸米收入,以及每月4050錢貨幣收入。可以說,唐朝縣官是過得比較滋潤的。有人統(tǒng)計了一下,唐朝縣官的收入折合人民幣在27萬元以上。
宋朝時期:在人們印象中,宋代官員俸祿很高,其實,宋代官員中,只有中高級干部才能享受高俸,基層干部收入不是很高。宋代縣官的俸祿,根據(jù)地方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狀況發(fā)放,最高為月薪最高為20貫,最低只有10貫,除此之外,還有2到6頃職田歲租等收入,一家人過小康生活足夠保證,但網(wǎng)傳的月入12萬的數(shù)目未免有些夸張。
明朝時期:明代官員的俸祿,只能用少到可憐來形容,以至于“百官俸給不足養(yǎng)自身”。這不是夸張,在明朝做官,如果不貪污,可能連溫飽都難以保障。明朝縣官的俸祿,月薪7.5石。這7.5石,還不能全發(fā)糧食,部分折合成紙鈔。這有什么區(qū)別?明朝不善管理紙鈔,紙鈔嚴重貶值,糧食折成紙鈔后,到市場上卻買不到同等數(shù)量的糧食,甚至只能買極少部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雍正雪花銀價格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(guān)于雍正雪花銀價格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